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

一.苦难中重生 1.“毛主席,您救救俺吧!”


  黄河之南,中原腹地,在这块孕育过中华古老文明的沃土上,自四千年前夏王朝在此建立,一年又一年,一代又一代,随着那滔滔不绝东流水,三千几百年里,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在此定都,且看那一个个咤叱风云的王侯将相、英雄豪杰、风流人物,你方唱罢我登台,青天为帷,黄土为台,龙腾虎跃,轰轰烈烈,演绎了多少出跌宕起伏、波澜壮阔、有声有色的人类社会悲喜剧。时至今日,历尽沧桑的洛阳、开封、安阳、郑州四城,仍以其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占得了举世公认的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席位。
  在这块古老沃土的中部,有个地方叫长葛,有关躲在帘子背后这个神异小孩的传奇故事,就是从这里开始的。
  这是一个六十多万人口的县级市,面积六十多平方公里,南邻魏都许昌,北接省会郑州,其历史像那几座名盛天下的古都一样古老,据传是与神农氏、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氏故里,秦初被置为颖川郡所治之长社县。
  不过,长葛虽历史悠久,史书上也记载这儿出过“楷书鼻祖”钟繇、《诗品》作者钟嵘、三国名士徐庶等历史名人,若要跟九朝古都洛阳、七朝古都开封等龙盘虎踞之地比肩,毕竟还差着点儿。
  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,长葛倒也着着实实出过一番风头。那是在全国热气腾腾、全民万马奔腾的一九五八年,先是长葛县的县委第一书记被专门请到中南海,向正在北京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中央委员们,介绍长葛数十万亩耕地深翻一尺半的经验,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当场夸奖说:“这是一大发明!”当即号召学习长葛,并召开了全国现场会;继而毛主席巡视农村,亲莅长葛,观看了两块“计划亩产两万斤”及“计划亩产两万五千斤”的密植麦茬玉米田,称赞地里的玉米长得好;紧接着,中央发出了一个《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》,使长葛经验上升为激励全国农村进一步大干快上的指路明灯。
  令最高决策者始料未及的是,热气腾腾、万马奔腾的局面没多久就急转直下,到了五九、六○那两年,全国农村到处万户萧肃、饿殍遍野,有的人走着走着,脚底一软,身子倾倒,就再也爬不起来了,仅长葛一地,六○年上半年饿死的饥民就有九千五百人。又过了没几年,一场史无前例的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了,浩劫延续十年之久,将国民经济拖至崩溃的边缘,长葛农民更以切肤之痛尝够了“宁要社会主义的草,不要资本主义的苗”的箇中三昧。话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,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快二十年了,物转星移,改天换日,长葛已不是五十年代的长葛,也不是七十年代的长葛,在总设计师邓小平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的政策扶持下,当地有一部分人果然已经先富了起来。毛主席当年巡视过的长葛宗寨村(六八年时已易名为“八七村”),因大力发展村办企业,不再靠地吃饭,真个是旧貌换新颜,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先进村等殊荣,还被许昌地区评为“小康示范村”,该村的总支书记且被授予全国八届人大代表桂冠,赴京出席了全国人大代表大会。一个乡村的总支书记,居然有幸与国家的领导人们坐在一个会场里共商国事,其内心的激动自不待言。为报国恩,乃于次年在村中竖起一座连底座高达十米的伟人像,底座正面镌刻伟人手迹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金色大字,背面则铭刻一篇五百余字的“八七村志”,铿锵言之:
  
八七村原名宗寨,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七日驾临视察,乃邦家之光,为缅怀永志而易名。江山屡改,追昔抚今,胸有余慨。……拨乱反正,百废俱兴,躬逢千世时至之,会万载一遇之秋,村之精英,怀宝在躬不敢稍闲,村党总支书记李某某,率党总支集思广益,拨亮民心,众志成城,锐意致富,自一个鸡蛋之家当,达之今日骨干村办企业二十一个,年产值高达一亿五千万元,民均收入二千元之小康宏旨。兴教育,办公益,使鳏寡孤独皆有养。楼宇如林,交通八达,家电盈室,百业俱兴。……铭曰:春雷咚咚,夏雨雪一代天骄真如铁,何敢与君绝?八七之众,饮水思源,受恩莫忘:群雄奋起鏖战中原,豫州腹心一马当先。百金买屋,千金买邻,富而不骄,本固枝荣,居安思危,质坚道永,光前裕后,来者永志。
  在中国农村,从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农村城市化运动,飞快改变着城镇的面貌,尤其是以往处于城乡边缘部的地区,昔日一片片麦黍飘香的绿色农田,转眼间成为房产商们掘土掏金、大发横财的风水宝地,也成为政府部门统计新时期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柱。当年的八七村,此时相当范围已被纳入长葛市市区范围,县太爷们美滋滋地当起了城市长官,而不少当年的农民也不用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忙于农作了。在市区两条马路的交汇处忽地竖立起一座几层楼高的伟人像,在整个长葛乃至许昌地区,都可算得上是件大事,引得远近不少人赶来驻足观望。
  却说这一天晌午时分,有个来自十多里外的乡下女子,梳一头齐脖短发,着一身素布衣衫,衣衫虽旧,洗得十分干净,来到这座刚落成的伟人像前,仰望着伟人高大魁梧的身躯,呆呆地出神。当年伟人来长葛巡视的时候,她才是个两三岁的黄嘴稚儿,对这件长葛当代史上最最引以为荣的大事,脑子里并无哪怕一点点直接的印象。“文革”狂飚初起,人人手捧红色语录本“早请示”、“晚汇报”,男男女女大跳“忠字舞”,家家户户墙壁门窗都涂成红色,那时她在乡下小学读二、三年级,对大人们的这些举动只是觉得热闹好玩,过后也就渐渐淡化成了记忆中断断续续的片段。对一代伟人,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因为离得太远,她从来都没有切身的感受,她像很多种地的老百姓一样,只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的伟人乃至神人而已。
  从小到大,对她来说,最最刻骨铭心的记忆,最最难以忘怀的经历,就是生活的艰难与痛苦,直至今日,正当邻乡的八七村人为楼宇如林、家电盈室的小康生活而陶醉,本乡本村的邻里再也不必为温饱而担心,她却仍然生活在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困中,家里连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都添置不起,更何况还有一个长卧不起的病儿和一个一言难尽的丈夫。当今的学者们喜欢使用“边缘”一说,作为当地农村最最穷困潦倒的一户人家,连大街上要饭的乞丐都比她过得强,她可以称得上是当今“边缘社会”中一个最“边缘化”的人物了吧?
  呆呆地抬头仰望,伟人身上那股威加四海、独步天下的气势,忽令她觉着一阵震怵,泪水不知不觉便渗出了眼角,视线变得模糊起来,那高高屹立的伟人像也变得模糊起来,模糊中变成了一尊顶 天立地的天神,要将她整个地吞没……
  “毛主席,俺日子过得太苦太苦、太难太难了,这样的日子,还不如让俺早点去死吧!”心中,苦水洄澜,悲流涌动,伤心欲绝,嚅动的嘴里再次迸发出一句无声的嘶喊:“毛主席,您救救俺吧!……”

创建时间:2007-1-30

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

http://www.c-xd.cn